聲譽風險的來源和管理原則(★)
(1)來源
①戰略規劃或調整、股權結構變動、內部組織機構調整或核心人員變動;
②業務投資活動及產品、服務的設計、提供或推介;
③內部控制設計、執行及系統控制的重大缺陷或重大經營損失事件;
④司法性事件及監管調查、處罰;
⑤新聞媒體的不實報道或網絡不實言論;
⑥股東、關聯方或其他利益相關方發生聲譽事件傳導至證券公司;
⑦客戶投訴及其涉及證券公司的不當言論或行為;
⑧工作人員出現不當言論或行為,違反廉潔規定、職業道德、業務規范、行規行約等相關行為;
⑨他人仿冒公司名稱、商標、網址等侵權或誤導公眾行為;
(其他可能引發公司聲譽風險的重要因素)
(2)管理原則
①全程全員原則;
②預防第一原則;
③審慎管理原則;
④快速響應原則
聲譽風險的管理方法(★★)
①事前識別與評估;
②應急機制;
③媒體溝通和信息披露;
④輿情監測分析。
我國證券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建立與發展(★★)
(1)第一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期行業興起到2004年)
①這段時期,證券公司以經紀業務為主,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和投資銀行的IPO承銷業務逐步擴大。證券經紀業務的主要風險是客戶資金被挪用的風險。
②投行業務以承攬為主。
③股票自營業務幾乎沒有“投決”“風險計量”和“監測”等說法。1996年中國證監會出臺《證券公司自營業務管理辦法》。
(2)第二階段(2005~2012年)
①綜合治理推動行業完善治理結構和內控體系,延伸風險管理的范圍,提高合規風險和操作風險的管控能力。
②通過風控指標、監督管理等方面的監管制度,確立了證券公司風險容忍度和主要業務的風控措施。
③業務創新推動行業探索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和工具,豐富風險管理體系。
④壓力測試作為風險評估的補充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3)第三階段(2013年至今)
①《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規范》引導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質的飛躍。
②行業自律組織引導行業建立針對重要風險類型的管理方法和機制。
③監管部門和自律組織針對風險管理薄弱業務出臺的風險管理制度,使行業進一步夯實風險管理能力。
證券公司流動性風險的衡量指標(★★)
(1)機構層面
資產負債結構指標 |
①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②速動比率:速動比率=速動資產/負債=(流動資產-存貨)/負債 ③凈穩定資金率:凈穩定資金率=可用穩定資金/所需穩定資金×100% |
現金流量匹配指標 |
①流動性覆蓋率:流動性覆蓋率=優質流動性資產/未來30天現金凈流出量×100% ②流動性指數:資產被迫折價變現時的價格和資產在正常市場條件下變現的價格的比率 ③現金流量比率:現金流量比率=經營獲得現金流量凈額/流動負債 |
(2)市場層面
①買賣價差法。做市商愿意買入和賣出一項金融工具的價格之差。
②換手率。換手率=指定交易期間成交量/截至該交易期間金融資產的可交易總量。
③沖擊成本。指在交易中需要迅速而且大規模地買進或者賣出證券,不能按照預定價位成交而多支付的成本。
流動性風險測算模型(★)
(1)現金流量分析模型:主要通過分析證券公司的現金凈流量來反映證券公司獲取現金、清償債務以及投資和籌資等活動的能力。
(2)流動性調整的VaR:在傳統VaR模型的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方式將流動性風險融入模型中。
傳統信用風險評估和現代信用風險經典量化模型的基本方法和理念(★★)
(1)傳統信用風險評估:專家系統5Cs、信用打分模型。
(2)內部評級
金融機構內部通過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的綜合分析,對其自身的交易對手、債務人或交易項目自身用一個高度簡化的等級符號來反映被評級對象的風險特征。
(3)證券公司內部評級及管理
①建立內部評級體系,內部評級體系應能夠有效識別信用風險,具備風險區分能力;
②制定內部評級管理制度,明確內部評級操作流程,確保內部評級體系持續有效運作;
③建立于自身業務復雜程度和風險指標體系相適應的內部評級管理工具、方法和標準;
④證券收集和使用評級信息,對收集的資料信息進行評估和歸檔,以保證其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
⑤業務存續期內,證券公司應根據風險狀況的變化情況,定期或者不定期進行內部評級更新,持續關注相關主體的信用變化。
信用風險經典量化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 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KMV模型。
信用風險的概念、內涵和構成要素(★★★)
(1)概念和內涵
①傳統:借款人不能按照合同規定按期還本付息而給貸款人造成損失的風險。
②現在:公司融資類客戶、交易對手或公司持有證券的發行人在無法履行合同義務的情況下,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或者相關信用質量發生惡化情況下,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2)構成要素: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違約時的風險暴露。
風險管理的流程(★)
(1)風險的識別:感知風險、分析風險。
(2)風險的衡量:敏感性分析法、波動性分析法、壓力測試。
(3)風險的應對:風險偏好管理、風險限額、風險定價與撥備、風險緩釋以及應急計劃。
(4)風險的監測、預警與報告:風險管理部作為風險監測的部門,負責構建公司的風險監測體系。包括:建立健全風險監測制度,設計風險監測指標,搭建風險監測系統,對公司范圍內各項業務與風險管理活動中風險進行持續監測并處理、報告監測結果,督導專管部門的風險監測工作。
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
(1)董事會及其委員會:承擔風險管理的最終責任
職責:①推進風險文化建設;②審議批準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基本制度;③審議批準公司的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以及重大風險限額;④審議公司定期風險評估報告;⑤任免并考核首席風險官、確定其薪酬待遇、建立與首席風險官的直接溝通機制等。 董事會可授權其下設的風險管理相關專業委員會履行其全面風險管理的部分職責。
(2)高級管理層:對全面風險管理承擔主要責任
職責:①制定風險管理制度,并適時調整;②建立健全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經營管理架構;③制訂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以及重大風險限額等的具體執行方案;④定期評估公司風險管理現狀、解決風險管理問題并向董事會報告;⑤建立涵蓋風險管理有效性的全員績效考核體系;⑥建立完備的信息技術系統和數據質量控制機制。
證券公司應當任命一名高管人員負責全面風險管理—首席風險官,首席風險官不得兼任/分管與其職責相沖突的職務或部門。首席風險官有權參加或者列席與其履行職責相關的會議,調閱相關文件資料,獲取必要信息。
(3)風險管理部
證券公司應當指定或者設立專門部門履行風險管理職責,在首席風險官的領導下推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
(4)子公司
證券公司應當將子公司的風險管理納入統一體系,對其風險管理工作實行垂直管理。子公司在整體風險偏好和風險管理制度框架下,建立自身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制度流程、信息技術系統和風險控制指標體系。
(5)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業務條線部門,風險的承擔者,負責持續識別、評估和報告風險敞口。
第二道防線:風險管理部門和合規部門,風險管理部門負責監督和評估業務部門承擔風險的業務活動;合規部門負責定期監控機構對·于法律、公司治理規則、監管規定、行為規范和政策執行情況。
第三道防線:內部審計,內部審計部門對機構風險治理框架的質量和有效性進行獨立的審計。
資本定義和功能(★★★)
(1)定義:金融機構自身擁有或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資金,是金融機構從事經營活動必須注入的資金
(2)功能
①為金融機構提供融資;
②抵御風險損失,保證公司正常運營,為避免破產提供緩沖余地;
③資本顯示金融機構的實力和信譽,向債權人和投資者樹立信心;
④限制業務過度擴張和承擔風險;
⑤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
資本的主要類別(★★)
(1)賬面資本: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資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資本、未分配利潤)。
(2)經濟資本:金融機構為了吸收一定置信水平下的非預期損失而應該具備的資本。
(3)監管資本(凈資本):金融機構應滿足監管的最低要求計算的資本。
核心凈資本=凈資產-優先股及永續次級債等資產項目的風險調整-或有負債的風險調整-/+中國證監會認定或核準的其他調整項目
附屬凈資本=長期次級債×規定比例-/+中國證監會認定或核準的其他調整項目
風險管理策略的概念及特點(★★)
(1)風險規避:金融機構通過拒絕或退出某一業務或市場來消除本機構對該業務或市場的風險暴露。
(2)風險控制:金融機構采取內部控制手段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
(3)風險分散:根據馬科維茨組合投資理論,投資組合的多樣化可以分散非系統性風險,當投資組合中的資產種類數目趨近于無窮大,組合的非系統性風險將趨于零。
(4)風險對沖: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或衍生產品,來沖銷標的資產潛在損失的一種策略性選擇。
(5)風險轉移:投資者通過購買某種金融產品或采取某些合法的手段將風險轉移給愿意和有能力承接的主體。
(6)風險補償與補償金:①風險補償主要是指事前(損失發生以前)的價格補償。
②風險準備金策略,是指金融機構針對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提取足夠的準備性資金,以保證損失發生之后能夠很快被吸收,從而保障金融機構仍然能夠正常運行
風險與金融產品、投資、金融機構相關的現代風險理念(★)
(1)風險與金融產品和投資
①任何金融產品是風險和收益的組合
②風險是與收益相匹配的
③投資是以風險換收益
(2)風險與金融機構
①金融機構的本質是承擔和經營風險的企業
②風險管理是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③風險管理助力金融業務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風險管理的內涵與目標(★★★)
(1)現代風險管理是一種全面的風險管理,以企業的股東價值和社會價值增長為總體目標,從管理環境(包括風險戰略、治理和組織、風險文化、人才和教育培訓),管理技術(包括風險識別、衡量、管理和報告)和管理運行(包括數據 IT和過程內部控制)等多個層面,對金融機構所有的風險因子(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等),所有的業務線路和產品,所有的分支機構和所有的人員 (包括內部人員和客戶) 和完整的經營過程(包括決策和流程)進行的管理過程。
(2)目標:為企業股東創造價值。
基金的投資理念與投資風格(★)
(1)投資理念:包含兩個層面,即投資的目的和投資的方法。
(2)投資風格:基金投資風格是指基金經理在資產組合管理過程中所采用的某一特定方式或投資目標,是嚴格按照承諾對資產進行配置以獲取預期收益的投資戰略或計劃。
基金公司的投資管理(★★★)
(1)投資管理流程
①研究部門提供研究報告
②投資決策委員會決定基金總體投資計劃
③基金經理擬訂投資組合具體方案
④交易部門依據基金經理的投資指令執行交易
(2)基金投資風險管理
內部風險:基金管理人的合規風險、操作風險和職業道德風險。
外部風險:系統性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非系統性風險(信用風險、經營風險)。
(1)基金業績評估考慮因素:投資目標與范圍、基金風險水平、基金規模、時期選擇。
(2)基金業績評價指標
①特雷諾指數:
:特雷諾績效指標;
:基金在樣本期內的平均收益率;
:樣本期內的平均無風險收益率;
:基金在樣本期內的平均風險溢酬;
:基金投資組合所承擔的系統風險。
含義:特雷諾指數表示的是基金承受每單位系數風險所獲取風險收益的大小,特雷諾指數越大,基金的績效表現越好。
問題:無法衡量基金的風險分散程度,β值并不會因為組合中所包含的證券數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當基金分散程度提高時,特雷諾指數可能并不會變大。因此,特雷諾指數不能評估基金經理分散和降低非系統性風險的能力。
②夏普指數:
夏普指數同時考慮了系統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因此,夏普指數還能夠反映基金經理分散和降低非系統性風險的能力。
③詹森指數
αj=0,說明基金組合的收益率與處于相同風險水平的被動組合的收益率不存在顯著差異。
αj>0,說明基金表現優于市場指數表現。
αj<0,說明基金表現弱于市場指數表現。
結構化金融衍生產品的類別
(1)按聯結的基礎產品:①股權聯結型產品;②利率聯結型產品;③匯率聯結型產品;④商品聯結型產品。
(2)按收益保障性:①收益保證型產品;②非收益保證型產品。
(3)按發行方式:①公募;②私募。
(4)按嵌入式衍生產品:①基于互換的結構化產品;②基于期權的結構化產品。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1)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的職責
按照《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辦法》,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履行以下職責:
①籌集、管理和運作基金。
②監測證券公司風險,參與證券公司風險處置工作。
③證券公司被撤銷、關閉和破產或被證監會采取行政接管、托管經營等強制性監管措施時,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對債權人予以償付。
④組織、參與被搬銷、關閉或破產證券公司的清算工作。
⑤管理和處分受償資產,維護基金權益。
⑥發現證券公司經營管理中出現可能危及投資者利益和證券市場安全的重大風險時,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監管、處置建議;對證券公司運營中存在的風險隱患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糾正機制。
⑦國務院批準的其他職責。
金融遠期合約類別
(1)股權類資產的遠期合約
①單個股票的遠期合約
②一籃子股票的遠期合約
③股票價格指數的遠期合約
(2)債權類資產的遠期合約
①定期存款單
②短期債券
③長期債券
④商業票據
(3)遠期利率協議:遠期利率協議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日交換協議期間內,在一定名義本金基礎上,分別以合同利率和參考利率計算的利息的金融合約。其中,遠期利率協議的買方支付以合同利率計算的利息,賣方支付以參考利率計算的利息。
(1)利率互換
(2)貨幣互換
(3)股權類互換
(4)信用違約互換(CDS)
CDS交易的危險來源:
①具有較高的杠桿性;②信用保護的買方并不需要真正持有作為參考的信用工具;③場外市場缺乏充分的信息披露和監管,交易者并不清楚自己的交易對手卷入了多少此類交易。